Home>合唱知識家> 知識文摘

合唱團的軟實力 • 之十九 素養不是天生的

作者: 霜竹  發表日期: 2014-09-01

喜愛合唱的人才會參加合唱團,大多數參加合唱團的人也樂於上臺表演。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來聽演出的,卻總是自家人,或是來捧場的朋友?

在歐美,教堂往往是培育音樂人才的第一站,有不少音樂家、合唱團員小的時候是在教堂的音樂環境裡蘊育的。在英國,7、8歲而被認為有潛力的孩子被送到合唱學校或教會去學習;那些名校,如牛津、劍橋的幾十個學院,則更是培育合唱歌手的搖籃。在美加地區,一般中學課程中,合唱被列為與管樂、戲劇、繪畫……同等地位的藝術(Fine art)課程之一,每年兩次的concert choir的演出,就等於是合唱課的期末考。
 
英國給孩子的合唱課程,有基礎樂理、音樂史、發聲練習、合唱練習、也有一般科目的課程、體育課程等等;週日參加教堂禮拜唱詩班,節日也要參加表演。
 
美加的合唱課不但要教給孩子基本的姿勢、呼吸、發聲、吐字,以及旋律、節奏、音程等訓練,更透過實際的歌曲排練讓孩子學習識譜、熟悉調性、運用音色,以及掌握風格等等。此外,提供給老師課本的“teacher edition”(教師版),钜細糜遺地闡明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、目標、教學建議與教學提示等。
 
再看看他們的大眾傳播系統,也時不時地製作藝術探索的節目,其中也包括了音樂與合唱。最典型的就是英國BBC製作的一系列節目,如偉大的作曲家系列(Great composers)、宗教音樂系列(Sacred music series)、宗教音樂紀錄片系列(Sacred Music Documentary Series),以及逍遙音樂節(BBC Proms)等。
 
我在本專欄第八回中曾提到過《留聲機(GRAMOPHONE)》雜誌2011年評選出了20個世界上最好的合唱團,其中英國的合唱團過半。美國作曲家Eric Whitcare針對此分析了英國合唱團員的特色:1、從很小就開始訓練合唱團員不但能唱準音,而且要聽附近人的聲音;2、不但識譜快,而且分析消化能力超強;3、具有明亮清澈的音色,且沒有太多的顫抖音;4、具備豐富的知識、歌手的心跳與訓練有素的音樂家的思維。
 
如同一國國民的美感素養到哪裡,他們的城市風貌就到哪裡;一個合唱團體成員的音樂涵養到哪裡,直接影響其演出的藝術水準。團員藝術素養的培養固非一朝一夕可成,但只要踏實地、有計劃地做,積年累月,就能展現出非同尋常的效果。台灣有極少部分的合唱團,重視學術研究,作系列專題的探索,講究團員合唱感知能力的培養,就是走上追求藝術水準的道路。
 
善歌者,也需要知音。我們需要更多有藝術涵養的歌者與聽者,不是嗎?(文/霜竹)
 
專屬服務